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九百九十章張輔遭忌

關燈
第九百九十章 張輔遭忌

為了弄清張輔究竟有沒有協助朱高煦謀反,朱棣迅速啟動了第五次下西洋的行動。

有人可能要問了,不就是去交趾調查張輔的那些事兒嗎?直接派人去交趾查不就得了?何必如此興師動眾,再來個第五次下西洋?

如果直接讓人去調查,少不得要與交趾的地方官員接觸,畢竟這是去執行公務。而張輔走後,馬騏的影響力必然驟升。馬騏恨不得吃張輔的肉、喝張輔的血,這要派人正常去調查,不受馬騏的影響才怪。這調查出來的結果,能有公信力嗎?自己敢相信嗎?

唯有借下西洋為名,讓人不經意地在交趾進行調查,才能得到可信度更高的結論。為此,朱棣還專門給鄭和派了一個人,協助此次調查,這人名叫蒲日和。

這蒲日和是宋末泉州市舶使蒲壽庚的後代,他們這個家族有些特殊,本是阿拉伯人的後裔,但在十世紀左右便在交趾、占城一帶定居。蒲壽庚雖然當了宋朝的官兒,但他們這個家族的人並未全部跟過來。用現代的話來說,這蒲日和在交趾、占城一帶可是有相當覆雜的海外關系。

也正是蒲日和有這個背景,朱棣便讓他協助鄭和進行調查。因為只要蒲日和去了交趾,他可以完全依托於民間進行調查,無須驚動明廷在交趾的任何官員。

聽明白了朱棣的這個意思,鄭和當即提議,他還想帶兩個人同行,參與此次調查,這兩個人便是季牦、季貔兄弟。鄭和告訴朱棣,季牦、季貔兄弟在交趾經營多年,對交趾也是相當熟悉,有了他們兄弟與蒲日和的聯手,定能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

對於交趾能重歸大明版圖,朱棣一直挺感激季牦、季貔兄弟的,再加上大家又是發小,那還有什麽說的,讓他們跟著去唄!不過朱棣向鄭和言明,這去請季牦、季貔兄弟之事,就交給鄭和了。反正他是點了頭,至於季牦、季貔兄弟去不去,他可不敢打包票。

朱棣這是不知道鄭和與季牦、季貔兄弟的真正關系,他也不知道,鄭和之所以提議讓季牦、季貔兄弟一起去,就是想帶他們順便去西礁墓祭祀一番。當然,季牦、季貔兄弟隨船隊前行,元咎一家子自然也是要隨船隊前行的。

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五月,鄭和率領的船隊第五次開啟下西洋的壯舉。船隊在泉州港獲得了足夠的補給之後,第一站便到了占城國。

當時的占城國的國力已大不如前,對於明朝使團的到來,占城國格外重視。畢竟北邊的交趾已並入大明版圖,現在占城國與大明帝國成了鄰國,不跟如此強鄰搞好關系,那才是傻呢。

鄭和向當時的占城國國王占巴的賴介紹了蒲日和,說此番前來占城國,除了兩國互通友好之事,還希望幫著蒲日和在占城國尋一尋他的族人。

占巴的賴聽說蒲日和家族還有許多人生活在占城國和交趾的地盤兒上,立即對蒲日和也是表示出了極大的熱情。

在占城國逗留數日之後,鄭和讓蒲日和繼續在占城國“尋根”,而自己則帶著十多條船秘密前往西礁。

到達西礁之後,季牦、季貔、和兒、元咎等人自然是在水底墓前有好一番祭祀。想想蒲日和在占城國還得折騰些時日,和兒他們便在西礁待了個把月,算是為父母守孝了。

再次折返占城國之後,元咎帶著家小留在了占城國。蒲日和跟占城國王占巴的賴商量好了,待鄭和的船隊離開占城國之後,占巴的賴將派船將元咎一家子送到岑山小港。那裏是黎利的根據地,找到了黎利,就能找到元咎的大舅哥黎只。

之所以讓占城國派船送元咎一家子去岑山小港,而不是由鄭和的船隊派船將其送到岑山小港,就是要為元咎的身份做掩護。假如元咎見到了黎只,決定留在交趾,肯定要改個名字,不會再叫胡元咎。而這個人帶著一家子從占城國而來,別人怎麽也不會想到他就是胡季貔的兒子。

鄭和的船隊離開占城國之後,在龍頭也有短暫的停留。當年,瑾兒還不滿十歲便隨未了離開了大陳國,從此與季牦、季貔兄弟再未見過面。這一回兄弟再度重逢,季牦、季貔兄弟已入花甲之年,而瑾兒也是奔五的人了,實在是令人唏噓。

離開龍頭之後,船隊繼續西行。直到到達了東非的木骨都束、蔔喇哇、麻林等國,才開始返回。鄭和船隊回到應天之時,已是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夏天。

雖然鄭和、蒲日和等人都給永樂皇帝朱棣帶去了張輔參與謀反純屬捕風捉影的結論,但朱棣從此之後再也沒有給過張輔獨鎮一方的機會。

咱們可以翻開張輔四征交趾之後的履歷仔細看看。

永樂二十年(公元1422年)二月,朱棣命張輔等商議北征糧運事宜。這也是張輔被從交趾召回之後,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這離他被從交趾召回,已是快六年了。

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七月,朱棣第四次北伐親征,張輔隨征。這是張輔被從交趾召回之後,第一次領兵出征,而且還只是隨征。也就是說,相當於一個部將。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四月,朱棣第五次北伐親征,張輔隨征。同樣還是隨征。也就是在這次北征的過程之中,朱棣病逝。

同年,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命張輔掌中軍都督府事務,進官太師。雖然官銜、職位、俸祿都提高了,但明朝的皇帝們再也沒有給張輔獨自領軍、鎮守一方的機會了。

第二年,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張輔便開始擔任《太宗實錄》的監修。也就在這一年,明仁宗朱高熾病逝,明宣宗朱瞻基即位。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漢王朱高煦造反,朱瞻基禦駕親征,張輔扈從。這扈從的意思,就是隨從,連撈個部將領一支兵的機會都沒有。

宣德十年(公元1436年)正月,明宣宗朱瞻基病逝,明英宗朱祁鎮即位。七月,張輔擔任《宣宗實錄》的監修。看看,還是當監修,讓一個戰功赫赫的名將當監修,不知諸位是不是覺得有一種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覺。當然,並不是說這監修不重要,只是這本是該文臣做的事情,你讓武將去做,未免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

再後來,就是宣德年間太監王振專權。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太師也先入侵,王振唆使明英宗朱祁鎮親征,張輔隨行。請註意,這次隨行,那真是嚴格意義上的隨行,不僅領不了一個兵,連參與軍議的機會都沒有。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大家應該都清楚了。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明軍幾乎全軍覆沒,張輔也死於亂軍之中。

從公元1416年至公元1449年,整整的三十三年,一代名將張輔就這樣被浪費了軍事才華。要知道公元1416年的時候,張輔才四十一歲呀!

從張輔的後半生,咱們不難看出,當你得不到領導信任的時候,你的才華都是狗屎。

閑話休敘,言歸正傳。鄭和船隊第五次下西洋期間,對於大明帝國來說,發生了兩件大事。而這兩件大事,都發生在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可以說,永樂十六年是永樂皇帝朱棣在位期間一個十分重要的年份。

第一件事,便是道衍和尚在北平慶壽寺去世了。

道衍和尚病重之時,永樂皇帝曾北巡北平。永樂皇帝此次北巡,一是去探探道衍和尚的病,另外也是十分關註這北平皇宮興建得怎麽樣了。

永樂皇帝到了慶壽寺,少不了要給道衍和尚說一些寬心之言,讓其安心養病。

當時,道衍和尚已是年滿八十三、進八十四歲的人了。民間有句俗說話,叫做“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道衍和尚到了這個年紀,再看看自己的身體狀況,知道是大限已至了。

因此,雖然朱棣是說了一大堆安慰之言,道衍和尚卻在朱棣言畢之後,立即說道:“皇上,老臣恐怕是過不了這一關了。看不到皇上遷都北平,實是老臣今生最大之遺憾哪!”

道衍和尚這麽一說,朱棣倒是有些動容。其實他從這次入慶壽寺看到道衍和尚的第一眼起,就感覺到道衍和尚恐怕是命不長久了。只是朱棣既然是來探病的,自然是要說些好聽的話。他總不能一見道衍和尚的面,就握著他的手說,大師,你有什麽要求,盡管提出來吧!

這一下,道衍和尚一開口,主動將話題挑明了,朱棣也沒有什麽好顧忌的了。

朱棣坐到了道衍和尚的病床之前,抓著道衍和尚的手,說道:“少師(朱棣稱帝之後,曾冊封道衍和尚為太子少師),如果您有什麽要求,不妨都說出來吧!朕一定替您辦到!”

道衍和尚艱難地搖了搖頭,說道:“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我不愁吃、不愁喝的,別無他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